一、概念
(1)3D 打印
3D 打印技術(3D Printing)是快速成型技術(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)的一種,它也被叫做增材制造( additive manufacturing)。它的基本原理是,把一個通過設計或者掃描等方式做好的 3D 模型按照某一坐標軸切成無限多個剖面,然后一層一層的打印出來并按原來的位置堆積到一起,形成一個實體的立體模型,聽起來跟高等數學中的積分有些類似。
說到 3D 打印,又就不得不提3D打印機:3D打印機又稱三維打印機,是一種累積制造技術,通過打印一層層的粘合材料來制造三維的物體。現階段三維打印機被用來制造樣品。 2003 年以來三維打印機的銷售逐漸擴大,價格也開始下降。
該技術可用于珠寶、鞋類、工業設計、建筑、工程和施工(AEC)、汽車、航空航天、牙科和醫療產業、教育、地理信息系統、土木工程和許多其他領域。
最早的 3D 打印出現在上個世紀的 80 年代,價格極其昂貴且所能打印的產品數量也少得可憐。
過程原理:
3D 打印技術每一層的打印過程分為兩步,首先在需要成型的區域噴灑一層特殊膠水,膠水液滴本身很小,且不易擴散。然后是噴灑一層均勻的粉末,粉末遇到膠水會迅速固化黏結,而沒有膠水的區域仍保持松散狀態。這樣在一層膠水一層粉末的交替下,實體模型將會被“打印”成型,打印完畢后只要掃除松散的粉末即可 “刨”出模型,而剩余粉末還可循環利用。
3D 打印技術使用膠水和粉末都是經過處理的特殊材料,不僅對固化反應速度有要求,對于模型強度以及“打印”分辨率都有直接影響。
技術優勢:
3D 打印技術最突出的優點是無需機械加工或任何模具,就能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,從而極大地縮短產品的研制周期,提高生產率和降低生產成本。與傳統技術相比,三維打印技術還擁有如下優勢:通過摒棄生產線而降低了成本,大幅減少了材料浪費。而且,它還可以制造出傳統生產技術無法制造出的外形,讓人們可以更有效地設計出飛機機翼或熱交換器。另外,在具有良好設計概念和設計過程的情況下,三維打印技術還可以簡化生產制造過程,快速有效又廉價地生產出單個物品。
另外,與機器制造出的零件相比,打印出來的產品的重量要輕 60%,并且同樣堅固。
與之相對應的兩種技術是切削和鑄塑,但相比這兩種技術,3D 打印技術有自己的優勢,那就是不像切削那樣浪費材料,也不像鑄塑那樣要求先制作模具。一次成型,快速個性化定制是它的重要特點,這在小批量,多品種的生產中占有非常大的優勢。
(2)3D打印機(3D Printer)VS 傳統打印機
雖說3D打印機與傳統打印機是兩類產品,但他們的工作原理還是挺像的,你能在 3D 打印機上看到噴墨打印機和激光打印機的影子。可能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:①3D 打印與傳統打印機相比,它能利用的材料更豐富,從沙子、塑料、橡膠、尼龍到玻璃、鋼鐵,這些材料是不能被傳統打印機利用的;②傳統打印機用來打印平面圖形,是二維的,在打印過程中需要控制的是輸入的字和圖形在平面上的位置(橫縱軸,X/Y 坐標),而 3D 打印機不光要控制一個點在平面上的位置,還要控制它在空間上的位置,或者說,給它加個 Z 坐標,控制它的 X/Y/Z 坐標,這樣才能把一個單位的材料放在一個指定的位置,形成一個立體模型。
二、3D 打印的歷史
1984 年,Ultra Violet Products 公司的 Charles Hull 開始研發 3D 打印技術,1986 年,他自立門戶,成立了現在的 3D 市場領軍者之一 3D Systems 公司(NYSE: DDD),并發布了第一款商用的 3D 打印機,2012 年 1 月,他們收購了另外兩家 3D 打印公司 Zcorp 和Vidar Systems;
1988 年,Scott Crump 發明了 FDM(溶融沉積制模)技術,并與 1989 年成立了現在的另一家 3D 打印上市公司 Stratasys(NASDAQ:SSYS),最近,Stratasys 還收購了以色列的 Objet公司。
1996 年,媒體第一次使用“3D打印”這個詞來稱呼當時的快速成型機,后來取代了之前的稱謂,成就了現在流行的 3D 打印這個概念;
2008 年,開源 3D 打印項目 RepRap 發布“Darwin”,3D 打印機制造進入新紀元;同年,Objet 推出 Connex 500,讓多材料 3D 打印成為可能。
如今,3D 打印已經慢慢融入科研、生產、藝術設計、醫療等領域,打印出了巧克力、血管、腎臟、飛機、自行車、汽車、玩具、房子、衣服等等產品,已經開始慢慢改變我們的生活。
三、一些主流的技術手段
(1)選擇性激光燒結(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,簡稱SLS),這種技術得用的材料為熱塑性塑料,金屬粉末,陶瓷粉末等;
(2)直接金屬粉末激光燒結(Derect metal laser sintering,簡稱DMLS),可以利用幾乎任何合金作為材料;
(3)熔積成型(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,簡稱FDM),可利用熱塑性材料,金屬、可食用材料等進行成型制造;
(4)薄材成型(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,簡稱LOM),舉個例子,把一張張的紙鋪上去累積而成的模型,當然金屬膜,塑料膜也可以;
(5)光固化(Stereolithography,簡稱SLA),可利用的材料是光敏樹脂等聚合物;
(6)熔絲制造(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,簡稱FFF),利用PLA,ABS等材料;
(7)熔融擠壓成型(Melted and Extrusion modeling,簡稱MEM),可以搞定一些金屬,塑料等;
(8)選擇性熱燒結(Selective heat melting,簡稱SHS),可以把一些熱塑性的粉末變成三維立體模型;
(9)利用石膏的 3D 打印,好處是上色非常容易,可以打出彩色的模型等等。
四、3D 打印的未來
雖然 3D 打印技術已經出現了近 30 年,但它還仍然沒有真正像個人電腦那樣走進千家萬戶,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。盡管最幾年 3D 打印相關的技術正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著,但它似乎還離我們的期待有一定的距離。那我們不妨根據我們的需求來暢想一下未來的 3D 打印的發展方向。
55
(1)材料越來越豐富
11 月,Objet 新推出的大型 3D 打印機 Objet 1000 已經支持打印 140 種材料,每次打印可同時利用其中的 14 種,相比初級的單頭單色單材料的 3D 打印機它已經非常強大,但我們生活中用到的物品是多種多樣的,只有更豐富更實用的材料才能讓 3D 打印盡快的融入生產和生活。
(2)實用性越來越高
從簡單的原型開發,到打印巧克力,到飛機上的鈦合金部件,3D 打印的成品已經越來越實用,相信隨著未來材料、機械、電子等方面的進步,3D 打印機很快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(3)精度會越來越高同時速度更快
如果你把精度不高或者速度太慢當作否定 3D 打印的觀點的話,我只能說:每一種改變世界的技術都會經歷同樣的階段,不管是火藥還是計算機。怕的是你發現不了問題,沒辦法改進它。現在既然我們知道它的缺點,工程師們就一定會解決掉這些問題,這只是時間問題。
(4)家庭化、個人化、價格下降
每個家庭都有一臺打印機,就像每個家庭都擁有電腦、手機一樣?這是有可能的。現在最便宜的打印機已經賣到了 300 美元左右,甚至你還可以利用網絡上開源硬件的相關資料自己制作一臺。每個家庭都需要一臺 3D 打印機嗎?也許是的。隨著 3D 打印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,能打印的東西越來越實用,越來越多,包括價格越來越便宜,相信很多人都會忍不住買一臺放家里,不管是制作裝飾藝術品還是一些簡單實用的生活用具,它還是很有實用價值的。